时间:2022-10-10 14:49:47 | 浏览:775
●高桥镇南沟村景区一角
●高桥镇南沟村集体经济首次分红(资料照片)
●新型公寓式酒店获得游客青睐
●冯家营村成为全国乡村春晚八个分会场之一(资料照片)
●高桥镇北宋塔村果蔬大棚
“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安塞区立足实际,坚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突破思维定式,大胆实践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不断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正在成为广大农村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引入合作企业
盘活资产,激发活力
站在高桥镇南沟村生态园最高处的观景台俯瞰景区,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苹果园划出整齐的区块,不远处还有木屋酒店、花样迷宫、采摘园和一大片花海……
2014年,南沟还是出行难、娶媳妇难、村干部干事难的三难村。
如今的南沟村由偏僻落后的贫困村嬗变成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走出了脱贫攻坚的“南沟路径”,实现了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华丽变身。
短短几年间,南沟村如何从交通闭塞,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典型山区贫困村华丽变身为规划整齐的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2015年南沟村引进本村外出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张维斌回乡创业,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启动了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在发展过程中,南沟村将全村除村民宅基地、老果园之外的22500亩撂荒地、沟洼地、滩涂地、山林地等闲置低效土地确权入股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每年给合作社固定分红35万元,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给群众进行分红。226人以1060亩土地入股惠民公司共同建起了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群众持49%股权,果园收益前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收益后净利润按股份比例进行分红。为了提高扶贫资金的收益率和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南沟村组织村民集资组建了安塞格桑花谷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动员下,全体村民分别参股入股支部领办的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安塞格桑花谷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惠民公司共同建设南沟生态园、停车场、苹果园、樱桃园,建立起了村集体、企业、群众之间紧密的收益链接机制。
“‘三变’改革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每年人均收入也能增收近万元。”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说,2020年,南沟村集体经济产值达到256.5万元,纯收入3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6万元。
南沟村村民张志莲将家中12亩土地入股到公司,建起了苹果示范园。张志莲说:“我和掌柜在园区内打工,每月的工资能顾住日常开销和看病买药的钱,果园挂果后,还能领分红。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不光环境变美了,关键是收入增多了。”村民李有旺说,“土地入股、光伏产业、生态园停车场分红有4000多元,退耕还林等各类补贴又有五六千元,再加上我在景区打扫卫生的固定工资,各种收入加起来一年能超过两万元。”
山还是那座山,但南沟村人的生活却已发生巨变。如今南沟村的农民,除了户均10亩的果树产业外,人人是股东,每户至少入股一个合作社,有的入股三个合作社;人人是产业工人,在园区务工,或者围绕园区办农家乐、小卖部等,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巧借民俗文化
唱响品牌,打造名片
伴随着密集的锣鼓点和唢呐声,黄土坡上的腰鼓艺人,如猛虎下山沿着土坡坡面奔腾而来,顷刻之间将整个土坡闹翻天。
想要看到这么震撼的、纯正的山地腰鼓表演,安塞区冯家营民俗文化村成为众多游客不远千里而来的首选之地。
“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奔放与磅礴,冯家营村的这面土坡,就是专为游客设计的山地腰鼓表演区,同时也是冯家营民俗文化培训展示区。”安塞区白坪街道办负责人介绍道。
冯家营村可以说是一个专业腰鼓村,有近90岁的老腰鼓手,也有五六岁的稚龄腰鼓手,人人都会打腰鼓。
“我从12岁时就会打腰鼓了,一打就是40年,凭借打腰鼓的技艺,出过国,也买了车和房。”冯家营村村民王俊明说,“以前打腰鼓只是逢年过节时的娱乐节目,现在却成了我们的挣钱手段。”
二三十年前,打腰鼓不能挣钱,很多腰鼓手只图个娱乐,如今,安塞腰鼓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各种庆典、商演和比赛都会受邀,村民也转换思路,不再外出打工,而是依据自身特长成了职业腰鼓手。每人每场演出能拿到100元左右的表演费,一个腰鼓手光表演每年能赚2万至6万元。
安塞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曲艺五大民间文化品牌分别享有“天下第一鼓”“地上活化石”“东方毕加索”“信天游的故乡”等美誉。2018年来,该区在挖掘保护古老文化资源的同时,大力实施“文旅兴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精心打造陕北新天地。通过打造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西营“陕北信天游”大舞台演唱村等3个文化村,着力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上实现新突破。
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地文化及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安塞区确立了建设“文化旅游名区”的目标,以文化旅游“四大基地”建设和“一山一馆一村一台戏”为重点,而其中的“一村”即为冯家营民俗文化村。
冯家营依托“腰鼓之乡”的影响力,以腰鼓表演和民俗观光为主题,集观赏、体验、生产、娱乐、居住、餐饮于一体,打造千人腰鼓展演区、腰鼓产业区、腰鼓表演体验区、腰鼓风情一条街、民间工艺服装展示区、实景剧演出区、宠物羊子观赏区、陕北特色民俗和餐饮区等九大区域,是陕北地区最大的实景腰鼓表演基地。2020年1月8日,冯家营村成为全国乡村春晚八个分会场之一,成功举办了独具黄土风情特色的乡村春晚,受到全国关注。
为让全村村民共享文化村开发建设的红利,冯家营村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对村民的159.9亩耕地进行集中评估量化,入股到白坪新时代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同时,还将全村65户家庭困难户的64.08万元产业基础设施扶持资金入股到公司,不仅让他们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还通过安排他们在景区当安保员、保洁员等,解决了该村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
“我在景区做安保员,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村民米良成说,“我们村的后生们更是了不得,光是打腰鼓一个月就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大伙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镇村联合经营
握指成拳,抱团发展
“我种了3座大棚,一年下来收入有七八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安塞区坪桥镇马家塬村的一座蔬菜大棚里,钟巧玲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高兴地说。
钟巧玲的喜悦,来自生活水平的提高。马家塬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村民多以传统农耕业、畜牧业为生,年轻劳力大量外流,土地撂荒严重,是典型的贫困村。
根据村情实际,马家塬村发展起特色产业,不仅建起了大棚和果园,还发展起了养殖产业,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
“我主要发展湖羊养殖产业。湖羊育肥快、产羔率高、利润大,我一共养了80只。按照现在的喂养情况,一年下来,能有240只左右的羊羔。这些羊羔三四个月就能出栏,按照每只900元的价格,一年能收入将近20万元。”村民高永连说起现在的美好生活,满脸笑容。
马家塬村还通过统筹各方力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该村投资了39万元,建成40千瓦光伏电站;2019年,村里争取扶贫资金112万元,新建村集体大棚8座。通过光伏电站和村集体大棚的租赁,收入达11万元。
在镇村积极创新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安塞区还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弱、带动能力差、资源要素缺乏等瓶颈制约的问题,以镇街为单位,选择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的中心村,将闲置土地集中流转、统一规划,整合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13万元,先后扶持招安镇龙石头村、建华镇仙人桥村、镰刀湾镇双山则村、高桥镇北宋塔村等17个“飞地经济”集体项目,建设大棚268座、弓棚73个,通过清产核资,折股量化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租赁、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方式,带动4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年均稳定收入在5万元以上。
双山则村村民党长贵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几年下来没挣什么钱,家里还是负债累累。如今村上发展起了蔬菜大棚作为集体经济,我便回乡承包了4个大棚都种了茄子,一年下来,4个棚纯收入保守估计在7万元以上,欠下的债不愁还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谈起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好处,党长贵感慨地说道。
来源/延安日报
●高桥镇南沟村景区一角●高桥镇南沟村集体经济首次分红(资料照片)●新型公寓式酒店获得游客青睐●冯家营村成为全国乡村春晚八个分会场之一(资料照片)●高桥镇北宋塔村果蔬大棚“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安塞区立足实际,坚
近日,平安产险陕西分公司助推安塞苹果产业智慧溯源体系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安塞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气象局、果业技术服务中心、陕西果业集团安塞分公司、平安产险延安中心支公司负责人参加仪式。仪式上,平安产险延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纪俊梅、陕西
2016年10月15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延安安塞“撤县设区”正式挂牌,延安市行政区划变为1市2区11县。从此,“安塞县”成为了历史,“安塞区”以一个新的面貌展现在了众人面前。201
1(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
文旅融合添活力 文化惠民谱新篇——安塞区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侧记 ● 大型音乐会来到信天游大舞台 ● 王永军制鼓 ● 侯雪昭(右)教学员创作剪纸 ● 群众驻足欣赏书画展览 ● 苏宏丽(中)带学生排练腰鼓 通讯员 郝莉萍 记者 常青 王静 全
5月13日,延安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胡立平到中央军委二局安塞旧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到安塞区检察院调研。安塞区委政法委书记冯东,安塞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呼延涛参加调研。在中央军委二局安塞旧址,胡立平认真聆听解说员讲解
安且吉兮 诗意栖居——安塞区改善人居环境纪实 ●无害化卫生厕所 ●鼓山绿化 ●孩子们在人民公园嬉戏 ●俯瞰县城 ●人民公园夜景 通讯员 刘娜 本报记者 朱佳雨 ·引言· ■年轮添了新痕,岁月翻开新篇,鼓乡的城乡建设事业掀起发展的热潮。
陕北的四月乍暖还寒。然而,春风一过,山山洼洼便泛起绿意,山桃花灿然开放。在蓬勃的春意中,安塞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步履急促而有力。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城区过境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造、延河综合治理、腰鼓山景区、文化村建设、塞北牧场等92
近日,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党建和业务融合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召开党小组会议。会上,党小组组长徐晓莉组织学习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解放思想
今年以来,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围绕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大好机遇,通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谋划编制了“一村一品”乡村振兴规划。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村民入股、领办村级企
安塞区河滨公园一角 通讯员 王宁本 报记者 刘小艳 如今,走进安塞区,站在腰鼓山上,近看,是葱绿翠蔓、枝繁叶茂的各种树木和山花野草;远望,是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城区路网建设内通外联,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宜居水平、道路交通环境等都有了量的
近年来,安塞区依托生态、区位、文化特色优势,重点打造的西营“陕北信天游”演唱村、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魏塔“东方毕加索”写生基地和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三村一园”,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感受鼓乡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了
昔日延安今日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上,延安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党的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古老的黄土高原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使西北革命根
一、各乡镇人口与土地延安宝塔区1姚店镇31500人延安宝塔区2青化砭镇29745人延安宝塔区3柳林镇29370人延安安塞区1招安镇28379人延安宝塔区4李渠镇27214人延安宝塔区5蟠龙镇24506人延安安塞区2建华镇21569人延安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