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安塞”又一春——安塞区经济社会发展见闻

时间:2022-10-10 14:02:23 | 浏览:3151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越定位,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实现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安塞区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我市“副中心”城市,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县到区,一字之差,一城飞变。至此,安塞被纳入市区版图,与宝塔区一并成为全市的中心城区。

时光更迭,距离历史一刻将满三年。撤县设区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距离,更是激起了干部群众奋斗的豪情。

城区扩张,理念革新,作风转变,经济放活。上半年,在全市14项经济指标考核中,安塞区财政收支、规上工业、非公经济等11项指标分列全市前三,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一。

酷暑时节,记者走访鼓乡,“风起”之后,又见“花开”……



改善人居,打造和谐美丽新家园

7月31日,乘车一路北上。20多分钟后,巨大的红色鼓楼已招手在望。

在腰鼓山下,只见街上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绿树环抱的星级酒店鳞次栉比,时尚而富有朝气。

“咱安塞的变化真大,过去是普通的一座山,几片田地,现在成了热闹繁华的市区。”久别家乡,回家探亲的老张感慨万千。

顺着蜿蜒小路,踏着凹凸不平的鹅卵石,慢步行走在河堤公园之内,只见池塘中水莲娇嫩、芦苇摇曳,花丛中鲜花盛开、色彩斑斓,伴随着一声声虫鸣蛙叫,不自觉地心生惬意。

人们三五成群,两两相依,撒开了手的小朋友在嬉笑打闹。

“以前,街上路窄,开车都没有地方停。”正在散步的居民高玲说,“这两年,道路改造后,街面变宽了,车位增加了,人们出行也方便了。”

“县区之变,对于老百姓最直观的就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退休干部文塞峰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新一届安塞区委、区政府坚持市区一体同步发展,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入手,系统推进“北控、中疏、南拓”城市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为群众打造出便利而有品质的生活。

人民公园的建成让群众欣喜不已。不到一年时间,曾经的破旧楼房应声而倒,取而代之的是泉水环绕、花团锦簇、廊亭相连的休闲之所。居民游客休闲纳凉,观看音乐喷泉,其乐融融。

夜幕降临,公园、广场流光溢彩,歌声缭绕。忙碌一天的人们,消磨着最美的时光。

78岁的康平是这里的常客。由于身体原因,他每天坐着轮椅,带着茶壶,约起好友,乘凉闲谝。

“以前经常去马路边、河边,环境不好不说,像我这样坐着轮椅很不安全。”康平对记者说,“现在公园里很安全,家人放心,我们也舒心。”

曾经,面对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安塞区的经济一度低迷走低,城市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城区面貌破旧,社会管理落后,交通出行不便……撤县设区,让安塞城镇化步伐全面提速。随着白坪新区开发、南北广场建设、城区棚户区改造、城区路网建设、环山公路景观走廊等项目的实施,安塞城市面貌更加靓丽宜人,城市服务更加顺应民意,城市品位更加彰显魅力。

“音乐喷泉成景观,河道整治成亮点,天然滑冰为罕见。夜晚灯光最璀璨,外地游客都点赞……”7月24日晚上,绕城锻炼后的常建保,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首《赞安塞》便即兴而成。

城区变亮变美的同时,安塞城市框架也在不断扩大。随着210国道延安至建华段二级公路和延塞快速干道等一批项目的启动建设,安塞将不断加快融入延安步伐,延安的“副中心”城市功能愈加凸显。

产城融合,构建产业升级新引擎

华灯初上,距离安塞城区10多里的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天地一体的表演舞台,浑厚高亢的陕北民歌,气势震天的安塞腰鼓、古朴纯粹的民俗民风,让现场观众如醉如痴,游客叫好连连,台上台下弥漫着欢乐的气氛。

谁曾想到,70年前,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咱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的“受苦人”能华丽转身,尽享文化大餐,尽情放歌新时代?

安塞区是全国少有、陕西唯一的“五乡”县区,是拥有腰鼓、剪纸、民歌、绘画、曲艺五大民间艺术的文化大区,同时也是黄土风情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富集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撤县设区以后,安塞区深度挖掘黄土风情文化资源,将文化植入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了西营、冯家营、魏塔3个民俗文化村,将“五张文化名片”资源转变为安塞群众致富源泉。

“设区以后,我们对境内的中央军委二局旧址、楼坪张思德牺牲地、王家湾毛主席旧居等革命旧址不断完善提升,与全区的‘一山一村一馆一戏’黄土风情文化同步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安塞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峰说道。

产城相融合,一业兴多业。设区后,安塞累计接待游客5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4亿元,文农旅深度融合,成为安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撬动脱贫致富的新支点,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安塞不仅有“软文化”,更有“硬实力”。

在安塞工业园区,延安蓝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为一体的石墨烯供暖系统的高科技产业公司,其产品为高科技清洁能源,具有安全性高、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的特点,对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采暖系统比较,石墨烯地暖安装简单,导热快,受热均匀,费用少。经过测算,15分钟地面温度即可达到40℃,100平方米的房子、24小时保持室内温度20℃只耗电38.4度。”董事长刘月强介绍说,“按照厂家和保险公司的合作,50年的保质期也让顾客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石墨烯供暖系统年生产可达100万平方米,年产值4亿多元。

延安蓝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塞工业园区引进的高新企业之一。为打造新型工业升级版,安塞工业园区建立“腾笼换鸟”倒逼机制,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和淘汰高耗能企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以存量换新量。

1-6月份,园区累计引进生产环保离心棉、植保无人机等企业40家,投产企业达34家;大型企业强劲引领,民营小微企业遍地开花,中小企业不断壮大、正在成长为园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园区正在申请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审批后,将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升级注入新动力,助推全区实现追赶超越。”安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金华说。

区域之变,带来经济蝶变。上半年,安塞区完成生产总值51.2亿元,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下降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81元、6596元,分别增长8.9%、10.2%。

革新变旧,筑牢为民服务新理念

县区之变,带来发展之变、理念之变、作风之变。

这些天,在安塞区行政审批局业务大厅的人都说,“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高,服务很走心。”

说起走心,半年之内两次办理公司注册业务的李延华记忆犹新。

4月份,李延华因为业务需要,在区行政审批局业务大厅办理了公司注册,办理了营业执照,又刻制了5枚印章,半天时间花费1000多元。

7月31日,李延华因业务拓展再次注册公司,这一次,她不仅办理时间更短,而且一分未花。

“办事有专人引导,复印打印不要钱,你看我注册公司零成本,前后不到2个小时就办妥了。”李延华笑着说,“材料少、费用少、服务好、办理快,这样的思想作风我们很满意。”

“服务群众无小事。我们按照‘简化+简单=服务+方便’理念,聚焦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短板,采用减免费用、流动车上门、‘金钥匙’帮办代办等服务方式,由‘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由‘企业群众办’变为‘政府帮着办、代着办’,全面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让市场主体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安塞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常建伟说道。

“县”变“区”,不仅带给安塞与宝塔两区群众同频同步的生活,更重要的带给安塞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民生情怀,以及快速融入延安市区发展的全新理念。

这些情怀、理念,体现在人们生活的细微之处,也体现在城乡发展的重大布局之中。

沿河湾镇是延塞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是国家级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镇和安塞工业园区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条件优越。

“举全镇之力,搞好延塞快速干道、延河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和协调服务工作,保证区委、区政府推进延塞一体化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按期建成投用。”沿河湾镇党委书记刘政说,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全镇干部精气神足,抓工作、促发展的劲头十分强劲。

赵国昌是沿河湾镇副镇长,负责延塞快速干道的征迁工作。他说,干道总长15.4公里,涉及沿河湾镇12.9公里,拆迁户55户,已完成拆迁51户,已签订协议2户,剩余2户正在选定搬迁地址,即将全部完成。

“干部作风很实,对于拆迁难题不是畏缩不前,而是踏实负责,耐心细致。农民也对修建快速干道很支持,拆迁工作很配合。”赵国昌说,修建干道意义重大,沿路群众受益匪浅,作为拆迁干部,无论多难多累,必须按时完成。

在理念革新后,作为市区一体化的重要棋子,沿河湾镇依托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目前,城镇规模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人口聚集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风起安塞”才毕,“花开安塞”又袭。两年多来,安塞如春日破土的新芽,沐浴着阳光和清风,一枝枝,一叶叶,长成挺拔的树,开出艳丽的花。

七十载搏风击雨,七十载辉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市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一幅生态美、百姓富、民风实的“陕北新天地”将在鼓乡大地傲然俏立。

-END-

来源:延安日报 记者 雷荣 尚文庆

安塞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王宁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资讯

三明:红色基因 绿色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共建的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正式开园,将重点发展智能互联、生命健康等产业。 三明迎来“中国硅谷”,红色老区转型升级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毛主席率领红四军,

改革开放永安撤县建市发展纪实

一字之差 一城飞变——改革开放永安撤县建市发展纪实●三明日报记者 杨燕蓉 叶紫薇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从县到市,一字之差,一城飞变。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成为三明辖区唯一的县级市。岁月流金,时光更迭,桃源深处有

温州龙湾区大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未来城区示范样板

近日,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印发了《温州市龙湾区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以公共服务提质工程、美丽生态筑底工程、数字赋能创新工程、产业价值增能工程、综合交通迭代工程五大工程百个项目为着力点,构建魅力龙湾、绿色龙湾、智治龙湾、科创龙湾、枢纽龙湾五大新

抓住项目着力点抢出发展加速度兰溪攻坚突破打造标志性项目

连日来,金华港兰溪港区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加快推进。兰溪市灵洞乡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扎实开展红线放样、土地丈量、苗木清点等工作,目前已完成丈量评估,进入签约阶段。金华港兰溪港区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项目是“项目攻坚突破大会战”

漯河市源汇区: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楼阳生书记的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努力把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争当全市高质

漯河市源汇区:科学谋划持续推动发展高质量

映象网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王会锋)“围绕市委提出的‘五个准确把握’要求,以及‘八区联动’重点任务,结合源汇区实际,初步确立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总体发展思路。概况起来,就是‘一跃三高三提五突破’的主要目标,‘一中心一基地一融合’的

漯河市召陵区:万众一心战疫情 攻坚克难抓发展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余明磊)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召陵区迎难而上,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工作,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部署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加快建设“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努力开创召陵发展新局面——访召陵区委书记李湛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召陵区将按照市委部署,围绕‘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建设召陵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10月18日,召陵区委书记李湛谈到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时表示。他指出,下一

串珠成“链”隆起焦东“新高地”焦作马村区领跑高质量发展之路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板块间的相互切磋。每座城市各个板块的均衡发展,也使城市的综合面貌匀称而饱满。位于焦作之东的马村区正如中心城区的展翅一翼,应势乘风起,项目串珠成链。沿人民路一路东行,在人民路与文昌路交会处,就是马村区焦东融合创新城和焦东生态

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文明创建,潘集提振的是精气神

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大通区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截至10月份,年度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新落地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7.8亿元——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占地59亩,概算总投资1.5亿元的大通工业新区标准化厂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运动健身资讯网设计师学习网西门子冰箱评测网摩托车机车网宝宝起名字吉林旅游网今日南平新闻网今日滨州宏碁电脑评测网梧州新闻资讯网长沙新闻资讯网无人机航拍网王力宏歌迷网跆拳道培训网ChatGPT中文网
今日延安官网-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延安市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陕北秧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今日延安 aliduo.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