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开启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把漳州建成现代化滨海城市

2022-09-10 07:22:15 2157

摘要:10月5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漳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以《开启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 为把漳州建成现代化滨海城市而努力奋斗》为主题,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擘画未来五年蓝图。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过去五年,漳州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稳步...

10月5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漳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以《开启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 为把漳州建成现代化滨海城市而努力奋斗》为主题,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擘画未来五年蓝图。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过去五年,漳州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破难题、激活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拓空间、优环境,城乡面貌显著提升;补短板、惠民生,人民福祉持续改善;正风气、聚合力,党的领导不断加强。

牢记嘱托,努力奋斗。漳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漳州今后五年的努力方向。

——发展高质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5万元以上,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现代农业高质高效,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低于60%,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城市高能级。加快城市中心东移、南北延伸、面海拓展,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形成,城市规模体量、功能品质和景观风貌实现大跃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提高到230万人左右,现代产业新城、生态滨海都市加速崛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速提效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以上。

——生态高颜值。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绿色发展导向全面树立,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地表水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达100%,让绿水青山成为漳州最亮底色。

——开放高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成果持续拓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国内市场持续扩展,国外市场顺畅对接,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对台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生活高品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全面覆盖,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治理高效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以基层治理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成功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漳州正奋笔书写新时代发展新答卷。

突出工业主导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从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再到工业化提速的稳步提升,过去五年,漳州经济总量连续跃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三千亿元、四千亿元大关,2020年达4545.6亿元,位列全国城市GDP第50位。

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 陈逸帆 摄

如何推动漳州发展再上新台阶?未来五年,漳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眼“一产稳、二产进、三产优”,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不懈大抓工业。实施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提升行动,特别是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发展古雷石化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一县一商圈”建设,创建一批示范重点商圈。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沿海县区深耕港口经济和深远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工装备和船舶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国家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力争R&D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推进“万才聚漳”行动计划,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突出滨海格局 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

漳州滨海依山、天水流长。过去五年,漳州市统筹推进老城区现代化提升和新城区现代化建设,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心仪之城”。

龙海造船基地航拍图 白志强 摄

未来五年,漳州将以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推动中心集聚、拥江达海、环湾联动,着力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城市。

坚持科学规划布局。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圈,强化“三区三线”管理,构筑“一核两翼”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包括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城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重点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全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两翼”,由长泰片区和港城片区组成,涵盖长泰城区及周边乡镇、漳州开发区及龙海东部部分乡镇,分别打造生态绿色产业聚集区和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加强特色风貌塑造。强化山水格局、城市意象、风貌分区、景观廊道、建筑立面等整体管控,传承弘扬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建设更具闽南魅力和时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统筹推进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

壮大城市规模总量。实施“组团式”片区开发建设,确保干一片成一片。大力发展都市工业。鼓励建筑企业入驻和回迁。繁荣城市经济,积极引入中央商务区、邻里中心等商业地标,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业态。

突出特色优势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五年,漳州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9∶1,城乡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实现全覆盖,培育了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未来五年,漳州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具有漳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在云霄陈岱镇大山顶村枇杷果园,陈文君和家人齐上阵,通过手机直播平台线上卖货。 游斐渊 摄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脱贫农户家庭收入,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2”工程,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产业化经营,培育更多具有法人主体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化种业创新和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红线。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高质量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县、特色镇、试点村建设。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实施县域“大城关”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一批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十佳”县。

突出内外联动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过去五年,漳州“放管服”、开发区、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生态+”等6个改革经验做法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

未来五年,漳州将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依靠内需拓展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依靠改革开放全面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位于漳州开发区的豪氏威马项目是“世界海工巨头”荷兰豪氏威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林梓建 摄

积极有效扩大内需。持续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和“六比一看”竞赛,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快“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实施一批补短板工程包,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打通“关、税、汇、商、物、融”链条,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吸引投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和新兴市场。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市县乡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位于漳州开发区的中信重工装备制造(漳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林梓建 摄

突出先行先试 探索漳台融合发展新路

过去五年,漳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台资实际到资额位居全省第一,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实力考评位居全国第一,对台交流热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未来五年,漳州将发挥对台的独特优势,着力做好“通”“惠”“情”文章,深化漳台各领域融合发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深化经济领域融合。实施新一轮漳台产业合作计划,谋划一批便利两岸往来的港口、码头、航道项目,加强对台金融要素和资本市场合作,争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保障台胞台企权益。完善保障台胞福祉、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打造“家乡化”服务引领区。支持台胞参与乡建乡创、社区治理,打造百个“漳台特色乡镇村里对接”示范点。

增进情感文化认同。以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为纽带,密切人文交流,打造对台“特色文化账号”。促进更多台青和“首来族”漳州行,吸引更多台湾人才、创业项目落户漳州。

凯傲漳州工厂项目主要生产高端新能源智能叉车、装载机等港口、仓储物流专用车,产品达国内领先水平。陈逸帆 摄

突出生态优先 切实守护漳州绿水青山

漳州的“绿”让人印象深刻。过去五年,漳州市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气质、土质明显提升,入选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土绿化持续推进,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8%。

未来五年,漳州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市建设,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市建设布局,科学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强能耗“双控”,推进绿色制造。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实施蓝天工程,落实河湖长制,推进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碧海工程,建立海上环卫长效机制。

加强生态修复建设。严格生态空间管控,落实“三线一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九龙江等重要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美化、森林质量提升等行动,加大侵占林地整治力度。

龙海海澄工业区的凯傲漳州工厂生产车间一角。林梓建 摄

突出以民为本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过去五年,漳州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9.4%,教育、医疗、文化、养老、育幼、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新增城镇就业23.7万人。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入选首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未来五年,漳州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群众“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养”等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深入推进“双减”等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探索集团化办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均衡布局。实施中医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发展战略,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强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心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大各类文明创建力度,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体系和志愿服务体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推出一批富有漳州特色的文艺精品,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深化平安漳州建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强化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来源:福建日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