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快低碳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提升全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泰山区明确4个方面战略定位,确定9项重点任务,锚定“当标杆、作表率,打造首善之区”...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快低碳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提升全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泰山区明确4个方面战略定位,确定9项重点任务,锚定“当标杆、作表率,打造首善之区”的总要求,深入落实“黄河战略”,以生态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态良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今年上半年,泰山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等指标改善幅度为全市第一,PM2.5改善幅度列全市第二,空气优良率达到60.2%。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泰山区空气质量指标持续改善。不仅如此,河道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也在推进,省控明堂河水质基本达到三类水标准;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启动芝田河生态修复工程调整项目,计划实施3000米河道治理、刘家庄水库溢洪道改建、7座新建改建桥梁、4座新建拦河坝、6600米截污工程、3600米道路工程等,目前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开展耕地流出图斑专项整治行动,办理用地手续322.77亩,完成整改面积773.53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阶段性整改任务。一项项数据,呈现着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项项举措,在完善着防洪减灾体系,护航高质量发展。泰山区健全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消除水库、河道、沿河村庄等重点区域隐患23处,投资320万元完成9处水毁工程修复,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成立2支防汛抢险队伍,组织3次区级层面防汛应急演练,投入2000余万元,清理河道20余公里、清运淤泥7万余立方米,整治低洼易涝点6处,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提升,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绿色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泰山区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持续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四大结构”,严控“两高”行业能耗煤耗,上半年全区“两高”行业能耗同比下降39.7%,规上工业企业能耗同比下降27.6%,煤炭消费7.87万吨,保持在市里下达的控制范围之内。积极对上争取,13个项目纳入省市推动黄河战略2022重点项目库,开工率达到72.7%。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泰山区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现74家企业用水量实时上传、实时预警,完成65个村农业灌溉自备井取水许可证办理,6月份,泰山区水利局被评为全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表现突出集体”。
城市更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为城市发展赋予新价值,为市民生活带来新体验。加大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探索建立“新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和老项目平衡创新测算”新办法新机制,目前泰山区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用地全部拆除腾空,10个项目回迁工程已开工,开工面积90.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1亿元;总投资13.05亿元,启动267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4.8万余户,改造规模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一,目前总体进度达到70%,领跑全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维修道路8.67公里、人行道1.2万平方米,进一步畅通城市“经络”;博阳路北段、谢过城大街征地拆迁基本完成,明堂路主路、青年路中段实现通车;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物业、停车等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社区红管家”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成立社区领办物业公司51家,将188个老旧小区纳入服务范围,实现红色物业、红色网格一体运行,全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6%。
“泰山区主动融入黄河战略,明确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建设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创建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搭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区4个方面的战略定位,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加快低碳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泰山区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泰山区委书记张培峰介绍。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秦雷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