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4:06:10 | 浏览:471
如今,走进安塞区,站在腰鼓山上,近看,是葱绿翠蔓、枝繁叶茂的各种树木和山花野草;远望,是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城区路网建设内通外联,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宜居水平、道路交通环境等都有了量的扩容和质的提升,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安塞区的变迁。
今年,安塞区按照“市区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主线,围绕“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倾全力、斥巨资,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2个,包括76个新建和16个续建项目。一分分的耕耘,一年年的积累,一次次的更新,一点点的变迁,记录着安塞城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见证着这座城市正在阔步前进。
人民公园是安塞区今年倾力打造的重点项目之一。年初,安塞区利用棚户区改造项目,对迎宾大桥桥头的老旧房屋进行征迁,拆除了多年来影响城市形象,影响环境治理的临河建筑。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思路,该区对通过棚改腾退出的18亩空地,启动实施了音乐喷泉广场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空间布局。
走进一道街街头的人民公园,放眼望去,整个公园成为市民的“亲水乐园”。音乐喷泉水柱舒缓时如含苞的花朵徐徐绽放,欢快时如雨激荷塘水花荡漾,雄壮时犹如千军万马气势恢宏,一阵风吹过,水柱碎裂成无数的水珠洒向观众,让人倍感清凉。
“咱安塞天天有变化,天天有好事,我为安塞的变化点赞,为这一届安塞领导班子的谋划发展智慧点赞!”“安塞素来缺水,今年,区委、区政府打造人民公园,还修了音乐喷泉、亲水广场,使得整个城市有了灵气,也为群众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说起该区现在的变化,不少市民都十分高兴。
“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要是我还能再活20年,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美了。”79岁的李旺福坐在休闲椅上纳凉,看着眼前玩耍嬉戏的孩子高兴地说。
吃完晚饭出去遛弯是张建国多年的习惯。看着街道上花红柳绿、人头攒动,公园里热闹非凡,张建国不禁感慨:“变化真的非常大。”
时光回转到40年前。当时的安塞区城乡建设基本处于无序的低水平缓慢发展状态,县城只有一条主街道,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很小,房屋很旧,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公园广场。回首安塞区城市发展历程,1990年,县城开始规划东起真郊队,南至郝家窑村,西到马家沟,北至牛奶厂;1994年,开始建设“富民一条街”,街道长1100米,占地12.1万平方米,建成55幢商务楼,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这是安塞区向改革开放发出的强烈信号,也拉开了安塞区城市扩张的序幕。
2003年,安塞区对城北区大力开发建设,至2008年建成投用真武洞小学、妇幼保健院、工商局办公楼、经济适用房、滴水沟小区等;2010年,城北区高楼林立,商铺遍布,初步建成集商贸、居住、行政办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新区。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塞区在城市建设上阔步前行。2005年,在城南区郝家洼实施增盛住宅小区工程,在墩滩山上建成腰鼓楼,楼高22.5米,是安塞区的标志性建筑;至2010年,安塞区建成投用地方税务局宿办楼、高速路城南收费站、真武洞街道办办公楼、二级客运站,完成墩滩延河左右岸堤防工程;2008年,建成用地99.76亩的河滨公园。
“困难的时候,我们曾因吃不上饭饿肚子,七八个人在一个房间里休息。大家想都没想过安塞会建起高楼大厦、休闲场所,更没想过自己会住进楼房。”今年66岁的市民张秀芬说。
40年波澜壮阔,40年跨越发展。一幢幢楼、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一个个大型项目,见证着城市变迁,诠释着社会进步,在给人民生活带来质的飞跃的同时,也为安塞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编辑 | 王宁
安塞区河滨公园一角 通讯员 王宁本 报记者 刘小艳 如今,走进安塞区,站在腰鼓山上,近看,是葱绿翠蔓、枝繁叶茂的各种树木和山花野草;远望,是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城区路网建设内通外联,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宜居水平、道路交通环境等都有了量的
如今,走进安塞区,站在腰鼓山上,近看,是葱绿翠蔓、枝繁叶茂的各种树木和山花野草;远望,是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城区路网建设内通外联,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宜居水平、道路交通环境等都有了量的扩容和质的提升,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安塞区的变迁。 今年,
1(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
5月13日,延安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胡立平到中央军委二局安塞旧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到安塞区检察院调研。安塞区委政法委书记冯东,安塞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呼延涛参加调研。在中央军委二局安塞旧址,胡立平认真聆听解说员讲解
近日,平安产险陕西分公司助推安塞苹果产业智慧溯源体系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安塞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气象局、果业技术服务中心、陕西果业集团安塞分公司、平安产险延安中心支公司负责人参加仪式。仪式上,平安产险延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纪俊梅、陕西
2016年10月15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延安安塞“撤县设区”正式挂牌,延安市行政区划变为1市2区11县。从此,“安塞县”成为了历史,“安塞区”以一个新的面貌展现在了众人面前。201
安且吉兮 诗意栖居——安塞区改善人居环境纪实 ●无害化卫生厕所 ●鼓山绿化 ●孩子们在人民公园嬉戏 ●俯瞰县城 ●人民公园夜景 通讯员 刘娜 本报记者 朱佳雨 ·引言· ■年轮添了新痕,岁月翻开新篇,鼓乡的城乡建设事业掀起发展的热潮。
陕北的四月乍暖还寒。然而,春风一过,山山洼洼便泛起绿意,山桃花灿然开放。在蓬勃的春意中,安塞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步履急促而有力。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城区过境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造、延河综合治理、腰鼓山景区、文化村建设、塞北牧场等92
今年以来,安塞区按照“市区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定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延河治理、城区改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城乡绿化美化为重点,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以延河治理为基础,正本清
打造发展新引擎 解锁幸福新密码——安塞区坚持绿色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 高家峁村崖尧沟湖羊养殖场 通讯员 郝莉萍 记者 刘小艳 机械轰鸣、吊臂起落,热火朝天、奋臂挥汗。 不同的场景,相似的一幕。火热的六月,走进安塞区各个重点项目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2021年度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先进县(市、区)的通报》(陕政函〔2022〕41号),安塞区荣耀上榜,喜获2021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区”。2021年度各项监测考评结果
今年以来,安塞区坚持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抓项目、大抓产业项目、大抓招商,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齐升”态势。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6亿元,其中地方项目投资29.04亿元。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项目建设:聚焦稳投资、促增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素有“上郡咽喉”之称。这里,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发源地,一众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红色足迹,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血脉赓续,初心未忘,而今的革命老区,守望历史之厚重,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浪潮
●高桥镇南沟村景区一角●高桥镇南沟村集体经济首次分红(资料照片)●新型公寓式酒店获得游客青睐●冯家营村成为全国乡村春晚八个分会场之一(资料照片)●高桥镇北宋塔村果蔬大棚“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安塞区立足实际,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