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8:40:42 | 浏览:1239
陕西日报
八月十一日,洛川县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房内,大批从气调库中运出的苹果正通过4.0智能选果线选果、分拣、装箱。
经过多年发展,延安苹果的前端生产已相当成熟。2019年,延安市苹果种植面积达392.9万亩,产量达349.8万吨。产量高、果形正、品质好的延安苹果广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好评。
前生产的基础打好了,如何让好苹果卖上好价钱、让红苹果变身“金苹果”?如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2015年,延安市提出苹果产业后整理概念。“全市建立苹果分级分选、冷链物流、包装储藏、精深加工和营销推介体系,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确保群众在全产业链上稳步增收。”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张忠义说。
优存优选占据市场主动权
8月11日,在宝塔区柳林镇新茂台村,机器轰鸣,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村民刘云正在加紧建设存果量达200吨的新冷库。
从16岁便开始营务果树的刘云有着23年苹果种植经验。精于苹果前生产的他,在苹果产业后整理发展中瞅准时机,建设小冷库,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前没有冷库,1斤苹果最多能卖2元多。2016年我建了20吨的小冷库,错开苹果销售高峰期,平均每斤苹果能多赚0.7元。”刘云说,“去年我家苹果总产量达10万斤,总收入达到130万元。尝到了后整理的甜头,所以我准备扩大冷库规模。”
宝塔区大力推广小冷库建设,结合“小冷库 电商”模式,极大提升了果农的市场主动权。“修建小冷库是落实后整理的具体举措。有了小冷库,销售周期拉长,果农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实现错峰销售苹果。”宝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延丽说。
在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后整理则“落实”在一条条现代化4.0智能选果线上。智能选果线设备通过自动化输送带对选果、分拣、装货、成箱等环节实现流水线式作业,对果品的大小、色泽、糖度、霉心病、外部瑕疵和形状进行分选,提高了分选能力和果品价格。
“园区目前建成13万吨保鲜贮藏库群,基本实现了洛川苹果国内市场的全年供应。在储藏分选环节,建立大数据中心,按照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采用智能分拣,提供不同市场所需产品。”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负责人杨辉说。
据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介绍,目前全市累计建成4.0智能选果线88条,选果能力每小时达312.5吨,实现了内外品质精准分选,为分级分价进军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讲好故事探索销售新路子
“健康成长树”“扶贫帮困树”“励精图治树”……在宝塔区柳林镇麻塔村绿色苹果生产基地,每棵树上都挂着一个认领标识牌,标记着认领人、赠予人以及祝福语等。
“这是全区创新苹果销售方式,推出的‘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公益公用品牌。”在果园里,宝塔区果业局副局长孙延飞向记者介绍,“认领人可以通过官方平台下单认养果树,远程获知拉枝、施肥、给水、采摘等种植全过程;预约参加果园采摘、种植体验、农家乐等活动;享受延安红色旅游、贴字苹果私人定制、红色剧目优惠推介等服务……”
新颖的形式引发了认领热潮。“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官方认养平台数据显示,售价666元的果树产量一年保底60斤,现已售出8319件;保底100斤的果树售价为1088元,销量达到3157件。
“延安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中国革命圣地,两者结合就是我们讲好延安苹果故事的最佳‘素材’。”常延丽说,“由此形成的这种产销对接新模式,实现了由卖苹果向卖苹果树的转变,是苹果预促销的好渠道。”
讲好苹果故事的同时,延安也十分注重品牌的培育。“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是延安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洛川苹果”更是以687.27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品牌价值榜首。
品牌效应拉动了电商发展。截至目前,延安市11个县区被商务部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县,阿里巴巴入驻洛川县,酷网入驻富县,中国网库入驻安塞区……全市共注册果业电商企业475家,各类网店、微店达2.3万个,2019年线上销售苹果8.23万吨,较2017年增长了197%。
创新机制提升共赢价值链
坚持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后整理的关键环节,支持企业、合作社与果农建立契约、分红、股权等合作关系,将果农镶嵌在全产业链上,这是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始终坚持的方向。
“2019年,我们公司推行果园变股权、苹果变股金、果农变股东‘三变’模式,鼓励农户进行风险股入股,以优质销售渠道来保证果农的收入,102户果农入股苹果1030吨,苹果销售价格达到每斤2.7元,带动果农增收60余万元。”富县绿平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付磊说。
延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市果品营销企业达514家,合作社达1989个。全市总结推广“企业 合作社 果农”等后整理联农带农模式,涌现出一批利益风险共担、农企合作共赢的后整理有效运行模式,如黄陵县桥山青和果业合作社“两免两减 拓展”、宜川县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企业 基地 超市”、延长县中果生态农业公司“期货 保险”等模式,新模式推动农企合作方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实现了果农与企业双赢。
“全县苹果企业坚持以‘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全县15家企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免费仓储分拣和购销服务,贫困户苹果选果线分拣量达到158吨,户均节本增收6000元,拓展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空间。”洛川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建说。
“苹果产业后整理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2019年落实136户企业(合作社)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0217户32539人,总产苹果7.21万吨,增收4849.5万元,户均增收4746.5元。”路树国说。
回望20192019年,华龙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方向,荣获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二等奖,特色商业区晋级省四星级服务业“两区”,东北庄杂技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
大河网讯 9月25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鹤壁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鹤壁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鹤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郝志军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党的十八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安徽蚌埠6月8日电 (刘浩 怀萱)“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以前村民对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描述。如今的双墩村已然换
人文荟萃、山水画廊。博望区作为我市的“东大门”,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增强民生福祉,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正在崛起。“刃具之乡” 博望区有着“中国刃模具第一镇”的美誉,近年来,博望区机床行业坚持科技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第一部电话机……曾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制造业的辉煌。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历史
导报讯(记者 周海波 通讯员 苏兵 韩文彬)于近日结束的淄博市博山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博山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了该区未来5年“一个目标、三个聚力”的主攻方向,描绘了山城未来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 今后5年,博山区将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永莲 潍坊报道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省党代会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我省取得的发展成就,科学描绘了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山东省头部四市,潍坊近几年来的表现十分亮眼,经
河南商报记者 闫梦园左拥沁波,右襟丹水,数千年来,晋城借助河流山川,控扼晋豫咽喉,俯视千里中原。近些年,晋城市以不俗的经济发展成绩和亮眼的城市建设成果,独秀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北部。丹河新城,是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是晋城市与中原城市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