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十三

时间:2022-10-10 18:30:13 | 浏览:992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人口工作的部署,着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顺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

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人口工作的部署,着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顺利完成人口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陕西人口发展呈现出人口寿命显著延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较快推进、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人口发展呈现新特征

一、人口自然增长逐步放缓

近十年常住人口增加167万

1.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人口保持稳定发展

2021年末,陕西常住人口为3954万人,较2012年末(3787万人)增加167万人,常住人口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常住人口呈现“关中稠密南北稀疏”特点

与2012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2021年末,关中地区2595万人,比2012年增加200万人,提高了2.39个百分点,陕北地区563万人,增加26万人,提高了0.03个百分点,陕南地区829万人,减少59万人,下降了2.42个百分点。关中地区人口占全省65.63%,常住人口呈现“关中稠密南北稀疏”。

3.各市(区)人口总量“四升七降”

2012年以来,11个市(区)有西安市、延安市、榆林市和杨凌示范区的常住人口规模上升,分别增加373万人、5万人、21万人、4万人,西安市人口规模大幅度上升,西安市作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截至2021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达到128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2.55%,这是由于近年来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尤其是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

常住人口下降的七个市分别是咸阳、渭南、宝鸡、商洛、汉中、安康、铜川分别下降64万人、60万人、42万人、26万人、20万人、13万人、11万人。渭南市常住人口46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1.71%,依然是我省人口第二大市,部分市人口位次发生改变,榆林前进1位,成为陕西人口第四市,延安前进1位。

4.生育政策三次调整释放了生育势能

2014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放开“单独二孩”,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2021年“全面三孩”政策实施,出生率受到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在2012-2017年持续上升,2012年出生率是10.12‰,到2017年达到最高11.11‰,之后出现逐年下降,2020年和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育龄妇女减少等综合因素影响,出生率分别是8.95‰和7.89‰。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死亡率小幅上升,在7.38‰以内,自然增长率逐步降低,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放缓。

二、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新特征

1.高龄老人占比显著增加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高龄老人占比显著增加(80岁及以上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之比),由2010年的13.2%上升到2020年的17.2%。从总量看,2020年,全省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90.7万,其中男性40.5万人,女性50.2万人,相比2010年,全省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42.1万人,其中男性19.5万人,女性22.6万人,十年间高龄老人数量增加了1.2倍。

老年人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据七人普数据显示,全省被调查的71.5万名老年人中,男性34.9万人,女性36.6万人。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是61.9万,占86.5%,比2010年六人普全省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占比81.3%提高5.2个百分点。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的人1.49万人,占2.1%,比2010年的3.2%下降1.1个百分点,说明近十年我省老年人健康状况显著提高。

2.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

2020年七人普全省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2472.76万人,占比62.56%,与2010年相比减少172.21万人,下降8.3个百分点,比1953年一人普全省16至59岁人口867.82万人,1982年三人普1654.87万人,1990年四人普2028.29万人,我省依然处于建国以来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时期。陕西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基本稳定,为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3.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水平

长期以来,陕西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持续偏高(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2010年“六普”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 115.7,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8.5,较十年前有明显下降,表明近年来我省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取得成效,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有较大程度缓解。

三、城镇常住人口突破2500万

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7.35%提升至2021年的63.63%,城镇人口从1883万增加到2021年的2516万;关中地区城镇化率67.66%,陕北的榆林和延安城镇化率超过60%,陕南三市城镇化率约为50%。我省城镇人口比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聚集效应逐渐增强。

全省各市城镇人口规模稳步增长,其中西安市城镇人口超过1000万,西安市城镇人口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市,为79.20%;榆林市、咸阳市、渭南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宝鸡市、汉中市城镇人口在150-200万人之间;延安市与安康市的城镇人口达120万以上。

图1 七普陕西省城镇人口数量和占比

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

一、我省女性预期寿命首次超过80岁

2010年六人普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68岁, 2020年七人普我省人均预期寿命是77.80岁,比2010年六人普提高了3.12岁,年均0.31岁。其中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72.84岁提高到2020年的75.59岁,女性从76.74岁提高到80.24岁。

二、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升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十分重视科教工作,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陕西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27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16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43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57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556人增加为18397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是2010年的1.74倍,在全国排位较2010年的第7位提升1位,居第6位;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5773人下降为1558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0135人下降为3397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417人下降为21686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6年提高至10.26年。

三、劳动年龄人口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我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12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7年,比2010年提高1.2年。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达1187.59万人,占比48.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9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27.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6个百分点。劳动力供给充足和素质提升,成为助推陕西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人口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陕西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扩大,就业结构趋于优化。2021年末,陕西就业人员达2091万人,和2012年的2091万人持平。但是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2021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611万人,第二产业444万人,第三产业1036万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是29.2︰21.2︰49.5。2020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632万人,第二产业443万人,第三产业1030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2010年减少228万人,第二产业减少120万人,第三产业增加370万人,说明伴随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陕西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就业结构日趋优化。

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充裕、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结构优化,为建设西部强省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注释:

(1)本文中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老年人健康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均是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每十年(即1990、2000、2010、2020年)有数据;

(2)常住人口、出生人口、出生率、城镇人口、就业人数等是年度数据,来自于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

(3)由于2012年和2021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不同,不能比对,本文选取了人口普查年份(即2010、2020年)的就业人数进行比对。

供稿:陕西省统计局人口处

相关资讯

4月销量同比增17.5%奇瑞进入集团化、多元化发展轨道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4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39.74万辆和231.86万辆,上涨12.27%和11.47%,市场回暖明显。其中,奇瑞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奇瑞集团)销售汽车60592辆,实现17

劳动竞赛号角吹响!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劳动竞赛启动

南都讯 记者钟丽婷 实习生罗靖瑜 摄影李孟麟 通讯员机建宣 谢亚捷 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11月12日上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白云机场T3航站楼基础工程工地现场举行,吹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劳动竞赛冲锋号

白云机场:国内航空需求快速复苏,三期扩建凸显长期发展潜力

随着疫情压力缓解,机场行业是否将迎来春天?近日,白云机场(600004.SH)公布了2020年度业绩报告及202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尽管公司一季度业绩依旧亏损,但盈利能力正逐步得到修复。在随后的投资者交流会上,白云机场董事长邱嘉臣

控制孩子近视发展,家长必须知道的7个科学常识

【控制孩子近视发展,家长必须知道的7个科学常识】孩子近视了如何控制度数增长?偏方偏门不可信,这些科学常识用起来。(整理 | 谭芳 记者|祁燕 设计 | 张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近视眼发病原因复杂过多甜食摄入导致近视发展速度加快

  国家卫健委2021年7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儿童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过度食用甜食可导致近视发展速度加快;近视一旦出现是不可逆的;虽然近视眼不一定遗传,但还是有一定遗传风

王宁利:近视眼防控需要全社会行动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赵秋玥)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做客新华网。针对中国青少年近视眼高发的问题,王宁利提出,近视眼防控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最好把近视眼防控纳入到青少年健康素质的管理中,而不是孤零零做近视眼

能调近视度数、同传翻译智能眼镜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

2022年了,进入新智能时代的我们,对身边的智能产品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前的不敢想象,到如今的功能制约,就比如简单的眼镜,从前我们只希望它能帮我们看清世界,而现在却期待它能替我们“搞定一切”。智能眼镜一词最早在2012年由谷歌提出,同年谷歌推

近视了,选择什么样的镜片,度数能发展慢一点

大家好,我是眼科医生游玉霞,同时也是超爱写科普的游医生。因为我的专业方向是眼视光,所以在门诊接触的患者大多是有视力问题的,而近视占了其中的大部分。现在近视的小朋友非常多,而很多家长在刚发现孩子近视的时候,会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想让孩子恢复视

世界视力日|近视控防从小抓起科学延缓近视发展

今天(10月13日)是世界视力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2.7%。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呢?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是童年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眼科医生提示,由于低龄儿童自控力尚未形成,更没

世界视力日|近视控防从小抓起科学延缓近视发展

央视网消息:今天(10月13日)是世界视力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2.7%。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呢?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是童年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眼科医生提示,由于低龄儿童自控力尚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湖南旅游网意大利旅游网今日邢台生肖虎运势网北京旅游资讯网郑州新闻资讯网小鹏汽车股票行情比亚迪A股生肖羊运势网白羊座星座网今日南平新闻网世纪数藏NFT生肖猪运势网生肖猴运势网益阳头条新闻网王者荣耀游戏网天天基金行情网马宝宝取名起名网周易起名网九江头条新闻网生肖马运势网钦州新闻头条网珠海头条新闻网今日滨州南昌头条新闻网深圳新闻资讯网朱氏国学起名网交友征婚信息网京东方最新消息今日宝鸡
今日延安官网-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延安市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陕北秧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今日延安 aliduo.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