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使用油票布证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挂号排队到智慧城市……延安市宝塔区40年来的发展变化,用郭长云老人的话说:“好像是做梦。” 今年72岁的郭长云老人是宝塔区姚店镇贺家沟村村民,他年轻时是村里务农的好把式。“那时候生产生活条件太差,一家人居住...
从使用油票布证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挂号排队到智慧城市……延安市宝塔区40年来的发展变化,用郭长云老人的话说:“好像是做梦。”
今年72岁的郭长云老人是宝塔区姚店镇贺家沟村村民,他年轻时是村里务农的好把式。“那时候生产生活条件太差,一家人居住在一孔破窑洞里,种地全靠人背驴驮,种点儿土特产要赶着毛驴车去城里卖,辛辛苦苦一整年,也没有多少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回想起过去的日子,郭长云感慨万千,“做梦都没想到社会发展这么快,如今的农村和城里一样,道路畅通,环境优美。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我一个人种3亩葡萄,一年收入5万多元,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来,历届宝塔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宝塔区委、区政府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扣追赶超越目标和“五个扎实”要求,主动担当,勇于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保持在延安市前列。2017年,宝塔区生产总值为291.23亿元,比1978年的9403万元增长了309倍。
巍巍宝塔山,见证着宝塔区40年来的沧桑巨变;潺潺延河水,诉说着宝塔人改革奋进的动人故事。
宝塔新貌
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郭长云的生活变化是宝塔区群众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
40年来,宝塔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人居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仅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390.42亿元,比1978年的1644万元增长2374倍;以宝塔区为中心城区的延安市相继捧回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招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级评估,节水型城市通过省级验收。
2018年9月7日,宝塔区又喜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18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路硬化目标,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同时,延安市和宝塔区联手推进的蒙华铁路、西延高铁、北过境路拓宽改造、柳林至锁崖西环线等项目使宝塔区交通更加畅通无阻,新通航的南泥湾机场承担10条航线,通达国内13座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架起了宝塔区经济腾飞的翅膀。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2017年,宝塔区投入21.2亿元实施了教育“四大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教育项目建设投入资金之多、建设规模之大,是改革开放以来之最。截至目前,宝塔区已完成“双高双普”市级评估验收,48所中小学、幼儿园校舍改造工程全部竣工。
近年来,宝塔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将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打造生态乡村12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47个。万花乡佛道坪村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冯庄乡康坪村、甘谷驿镇代家沟村、河庄坪镇赵家岸村被命名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宝塔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位居延安市第一。
长期以来,宝塔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群众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17年,宝塔区实施移民搬迁1041户3074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统尽统、应保尽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200多万元;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工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5535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9万人次。
40年来,宝塔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宝塔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新局面。
群众文化生活多种多样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宝塔区委、区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中央、我省和延安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聚焦年度脱贫任务,对标“六有”标准,围绕产业发展促增收的攻坚思路,广泛动员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实施精准帮扶、精准发力、精准脱贫战略,全面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大格局。
宝塔区选精配强帮扶工作力量,组织53支驻村工作队、320名第一书记和3046名领导干部包村到户,对贫困户实行面对面、点对点“身边式”包扶。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宝塔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促增收的思路,科学谋划,制定了《宝塔区加强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4个“一户一户”扶贫政策,即一户一户规划设计、一户一户制定方案、一户一户落实帮扶责任人、一户一户验收兑现。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法”产业扶贫格局,根据《宝塔区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补助规定,共投入扶贫资金4.1亿元,为发展产业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了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树立“人穷志不穷,致富靠自己”的自主脱贫意识,宝塔区把村风民风建设和贫困户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全面开展市、区级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创建和道德讲堂、评优树模活动,逐步增强贫困群众的信心和自我发展意识。截至目前,宝塔区贫困群众建起苹果园面积达4600亩;生猪饲养量达6500头,养牛150头,养鸡4700只,养蜂2200箱;发展蔬菜大弓棚480座。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宝塔区共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920个,设立“爱心超市”54个,开发贫困户公益专岗398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000余万元,全区贫困村从2015年51个到2017年底全部实现脱贫退出;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0017户22980人,减少到目前的1455户334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4.9%下降到2017年的1.2%。2018年计划脱贫退出965户2649人。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户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贫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城市到农村,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发力的铿锵步伐,宝塔区通过多措并举,坚持脱贫与发展并重、扶贫与帮困并重,全面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加快发展脱贫产业,在全区干部职工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伟大梦想正在实现。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青山绿水宜居宜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原因,宝塔区6万多个山山峁峁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2382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7%,年输沙量高达2126万吨,属黄河中上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全区林地面积226.5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7.7%;耕地面积高达177.11万亩,其中15度以上坡耕地占到耕地总量的80%,农业生产始终处于越垦越荒、越荒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1999年,宝塔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县区的有利机遇,认真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方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
宝塔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6.82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580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78.2%,森林覆盖率达到46.8%,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山川大地的基调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昔日的荒山秃峁逐渐变绿,一些重点流域治理区达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2005年,宝塔区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2006年,宝塔区被国家绿化委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区。
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实施,使宝塔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苹果面积达到49.75万亩、产量29.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65万亩、产量18.1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1亿元,三大产业总产值达21.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退耕前的1313元增加到10658元。
近年来,宝塔区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将一个个村庄打造成了乡村旅游景区。万花乡佛道坪村、枣园街道办庙沟村、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甘谷驿镇代家沟村等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使生态红利真正惠及群众,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魅力宝塔区
新时代“十个没有”
“一无群体上访案,二无消防之隐患,三无恶性刑事案,遵纪守法保平安……”11月28日上午,宝塔区杜甫川社区内,72岁的退休干部折复荣将自编的快板《十个没有谱新篇》说得朗朗上口,“如今的生活真是好,日子过得美滋滋。”快板《十个没有谱新篇》所描述的,正是宝塔区群众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
2017年,宝塔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6.74亿元,是1978年的295倍。改革开放以来,宝塔儿女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衣食无忧的物质满足,对新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宝塔区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开展“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了保证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宝塔区建立了公开承诺机制,要求相关人员对创建事项进行认领,面向群众公开承诺,年底述职评议,奖优罚劣。将“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纳入全区重点督查内容,实行分级督导,发现问题,就地整改,并将“十个没有”平安建设作为年度考核加分项,达到90分给予加分,低于80分“一票否决”。
在“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中,宝塔区推行“一联四化”治理模式,实行市区联动,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人性化服务,不断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力度,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协调安装社会视频监控3万余路,视频破案率达到75%以上;推行多警种联勤联动,发生重大警情5分钟可封锁城区主要路口。持续严打整治,每年开展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黑拐枪”“村霸村痞”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调委会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同时,落实了区、镇(街道)、村(社区)、组(网格)、楼长(中心户长)五级创建责任,积极开展平安志愿者服务活动,辖区注册志愿者达到1万余人。据统计,宝塔区参与“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人数达到30余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5%以上,实现了平安建设人人尽力、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社会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共解决治安领域案件210余件,消除安全隐患90余个,规范各类制度50余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50余起。
通过“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不仅解决了一批社会治安领域的案件,还创新解决了一批环境卫生、违法建设、文明风气、旅游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社会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宝塔区委、区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来源:陕西日报,通讯员:樊一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