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7:40:27 | 浏览:377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泪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宛转悠扬的信天游响彻疙梁梁
脚踏黄土地
一群茂腾腾后生
羊肚肚手巾头上上缠
把锵锵的安塞腰鼓敲得隆隆震天
安塞腰鼓表演。新华网 杨喜龙 摄
还有那一碗喷香扑鼻
筋道有嚼头的羊肉面
咥得人酣畅淋漓
......
说起这里
它的朴实和接地气
让许多人都印象深刻
即便从没去过
脑海中也能浮现出鲜活的画面
这种独特的气质
会让人们有种错觉
仿佛这里总是
“沟壑纵横、秃岭荒山、尘土弥漫”
图为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航拍。新华网发 谢耿华 摄
但其实在这片黄土地上
早已奏响了
交相辉映的五彩旋律
这,就是延安!
壮美景色
延安
地处黄河中游
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
虽然地方不大
但美景却不少
第一次看到位于延安宜川的
壶口瀑布
你或许会震惊于
它过人的气势和雄伟的景观
千瀑竞流、白浪滔天
黄河之水仿佛从天上奔腾而下
发出万马嘶吼般的隆隆巨响
令人惊叹不已
壶口瀑布。新华社发 饶北成 摄
看完了壮丽的瀑布景观
不如来一场
在雨岔大峡谷说走就走的旅行
流畅的曲线
精美的图案
这是它的外貌
神秘而独特
这是它的特性
......
它就像一位高明的“岩石舞者”
让人流连其中
不愿离开
走累了
你可以选择
在800多公里的沿黄公路上
来一场随性的自驾游
一侧是危崖峭壁
另一侧是滚滚黄河
在自由穿行的同时
或许能给你带来
惊险刺激的新鲜体验
沿黄公路延安段从黄河伏寺湾前穿过(2017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这里
不缺少壮阔的景色
更不乏动人心弦的故事
千年传说
“天下第一陵”黄帝陵
千百年来静静安卧在桥山之巅
相传
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
亲手植下一株柏树
如今的它
虽然已有上千年的树龄
却依旧苍劲挺拔,冠盖蔽空
长达700多公里的“秦直道”
是秦始皇为了防御外敌
而专门修建的一条
战备“高速公路”
一半路程修筑在山头岭上
另一半建在沙漠草原
可以想象
在生产工具落后的年代
这是一个多么艰巨的工程
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创造了华夏文明史里的旷世奇迹
古代摩崖石刻上
镌刻着“嘉岭山”
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这是范仲淹在此戍守的最好见证
他重视教育,大兴学风
还修建了“嘉岭书院”
深受百姓爱戴
鲜花掩映下的延安宝塔山宝塔。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古迹中的故事
远远不能描述
这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
独特传统
窑洞
作为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
是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文化符号
就地取材、依山而建
这其中凝聚了延安人的智慧
过去
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
最大的愿望
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有了窑洞娶了妻才算是成家立业
它是人们
累了歇脚的地方
饿了吃饭的地方
困了睡觉的地方
......
这一孔孔窑洞
承载了延安人太多的情感
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
最亮眼的
定要数纸糊的窗户上
贴着的大红窗花
云头、贯钱、福字、花鸟、灶狗
......
窗花图案复杂多样
但寄托的情感大都一样
妇女们将自己
对平安吉祥的祈望
都剪进了剪纸里
也铸就了安塞剪纸
“神奇而美丽,质朴而坚强”
的风格特点
如果说
剪纸活动是妇女们的“小聚会”
那秧歌就是男女老少们
都喜闻乐见的“大联欢”
“敲起来扭起来
不敲不扭唱起来”
伴着喧天的锣鼓唢呐声
粗犷帅气的汉子
俊俏娇羞的女子
脚下踩着“十字步”
撑花伞、舞彩绸、腾彩扇
扭得热闹非凡、红红火火
延安人的淳朴憨厚
和对生活的热情
都在一曲秧歌中
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林林总总
每一个都震撼心灵
但即便这样
也比不过延安这座城市的气魄
红色印记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从革命旧址杨家岭
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梁家河村
延安是几代领导人牵挂之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红军经过万里长征来到陕北
给延安烙印上了
特殊的红色印记
1935年到1948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就是在这里
生活和战斗了几多春秋
运筹帷幄
为新中国奠定了坚固基石
加向前 摄
延安
见证了中国革命
从艰难困苦
逐步走向胜利光辉的历程
在恢宏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前
感悟振兴奋进的“延安精神”
在七大会议召开的旧址前
探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
一处处红色革命遗址
述说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当年在这里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种
也赋予了“延安精神”
新的时代内涵
崭新起点
“陕北是我在中国见到的
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80多年前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在他的书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确实
曾经的延安
黄土、荒山、风沙与洪水共存
这样的条件让延安经济的发展
一度困难重重
但自强不息的延安干部和群众
从未退缩
退耕还林20载,“黄土地”刷出“新颜值”。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上营盘山退耕前(上图)与退耕后(下图)对比(资料照片)。
20年前
延安市率先
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
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一举变成了“国家森林城市”
通过治沟造地
生态树上结出了“金果子”
如今延安的苹果产业
已成为农民致富“金蛋蛋”
在陕西延安宝塔区一果业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把苹果放上分选线。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这里打出的“旅游+”
融合“组合拳”
让“红色延安风”
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
也让乡村生态旅游渐旺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在延安落地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企业纷纷入驻
使延安踏上科技新征程
2019年4月21日,游人在延安市南门广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5月7日
陕西省政府宣布
延川、宜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
全部“摘帽”
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如今的延安
贫困人口
“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
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脱贫基础日渐坚实
......
226万老区人民精神焕发
正为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而接力奋斗
这片古老的土地
从时空隧道中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我们走来
蜕变出斑斓的色彩
熠熠闪耀,宛若新生
这,就是延安!
昔日延安今日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上,延安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党的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古老的黄土高原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使西北革命根
还记得上中学地理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城市形态中带状(放射状)城市的时候,往往会给我们拿兰州和延安举例。延安市记忆中的延安也是沿河带状分布的。昨天打开地图一看,发现延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河谷型带状城市,延安新区已经彻底重塑了城市格局。网上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大生产运动下的延安生活大生产运动时期,延安物用紧缺。1943年抗大补助教员每月二斤大米、一斤鸡蛋、几斤白面,发给吸烟教员数包风车牌香烟。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吴起镇,此后的13年,以陕北为中心,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1935年底至1937年1月,中共中央先后在子长瓦窑堡、志丹各半年时间,1937年1月进驻延安。延安,古称肤施,是黄土高原
延安国宾酒业隶属于延安国资委全资企业—延安旅游集团延安宾馆57年,延河之畔鉴证中外风云1935年第一批中央红军结束长征抵达陕北并开始筹备外交机构1936年延安交际处成立延安宾馆的前身就是隶属于交际处的延安外宾接待处(又称第二招待所)艰难岁月
原标题:延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二号延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由延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2年3月29日选出:市 长:严汉平副市长:刘晓军 袁家富 魏延安吴群英 严晓慧(女) 王云祥现予公告。延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944年7月22日以美军上校包瑞德为组长的美军观察组,受驻华美军总司令部的派遣到达延安。8月7日,美军观察组的第二批成员飞抵延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了解敌后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情况,并与之建立联系和合作。叶剑英、杨尚昆等到机场迎接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陕北少雨苦旱、地瘠民贫,高原性干燥寒冷气候,年降水量仅400~600毫米,1940年代,毛泽东对陕甘宁边区农业提出的目标是“耕三余一”,即争
3月22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六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延安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赵刚当选延安市委书记,严汉平、马月逢当选延安市委副书记。苏斌、刘晓军、高建华、王玉宝、杨宏兰、王明智、张强、胡统金当选延安市委常委。来源
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为了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党中央制定了战略转移的决策,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此开始。红军会师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绘制了中国革命的宏伟蓝图。1947年3月,国民党大军压境,毛主席率领部队离开延安,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剑峰 孙立昊洋□ 通讯员 曹露玉延安,在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上举足轻重,中共中央在陕北和延安度过了十三年峥嵘岁月。十三年的磨砺,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4月7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王家坪八路军总司令部住址桃林公园的一处小舞台上,一个头戴白羊肚手巾的老汉放声唱起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舞台下面,一排排身穿八路军服装的参观者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延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勇于拼搏、敢于创新。2019年5月7日,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迈进全面小康的新生活。“人民记忆:70年70城”记住延安,从红色旅游、生态建设、
延安新区标志,延安新区规划分为三大片区,控制面积78.5平方公里,承载人口40万以上。 在建设时序上,确定先行实施北区一期工程,用地规模10.5平方公里,建设期为4年。工程土方总量3.63亿立方米,其中挖方2.0亿立方米,填方1.63亿立方